电脑测控耐折度仪采用伺服电机和光电传感技术,仪器的定位精度提升,且全程由程序控制,避免了手动操作的随机误差。例如,自动归位功能保证了每次测试条件的一致性,从而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。内置的智能判断模块可对测试结果进行自动分析和判定,无需人工干预即可生成结论。这一特性尤其适用于批量检测场景,既节省时间又降低了主观因素干扰的可能性。
友好的用户界面降低了学习成本,即使是经验不足的操作者也能在短时间内上手。此外,自动化流程(如自动计数、归位)进一步简化了复杂步骤,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;该设备符合ISO 5626《纸耐折度的测定》标准,广泛应用于造纸、包装、科研及质量监督等行业。其多功能性和兼容性使其成为材料性能评估的重要工具。
电脑测控耐折度仪的测定步骤:
1.试样准备
-取样与裁切:按标准要求从同批物料的不同位置选取样品,用专用工具裁切成宽度为(15±0.1)mm、长度不小于140mm的纵、横向试样各至少10条,确保切口平整无折痕或瑕疵;
-环境预处理:将试样置于温度23℃±2℃、相对湿度60±5的标准大气条件下静置平衡,以消除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。
2.仪器校准
-水平调整:校准仪器底座的水平状态,保证测试过程中受力均匀;
-压力传感器验证:通过标准校准测试纸进行系统校验,确认数据准确性和设备响应灵敏度;
-参数设置:根据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弹簧张力(如常规选1.0kg)、折叠角度(左右各135°±2°)及速度(175±10次/分),并通过微电脑界面输入相关参数。
3.装夹与测试
-固定试样:将预处理后的试样垂直夹紧于波纹夹具中,确保其进入弯曲区域且无松动;
-启动运行:确认夹具闭合后启动仪器,自动完成双折叠循环直至达到设定次数或材料断裂;
-数据采集:仪器实时记录每次折叠的数据,并转换为以10为底的双折叠次数对数值(即耐折度指标)。
4.结果分析
-统计处理:利用内置软件计算同组试样的大小值、平均值及变异系数,便于评估材料均匀性和稳定性;
-报告输出:通过触摸屏或连接计算机导出测试报告,支持多格式存储与打印。